判处缓刑取保候审计算刑期吗
判处缓刑取保候审并不会计算刑期,缓刑考验期限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缓刑的开始是从判决正式生效的那一刻起算,而与之前可能采取的取保候审手段无关。
1.取保候审只不过一种刑事强制手段,在侦查阶段即可由有关机关依据具体状况提出,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预防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或者发生其他社会危险性。
2.法律依据方面,《中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与实行规定,这类条件包含: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与患有紧急疾病、生活不可以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情形。
3.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实行,进一步说明了其作为刑事强制手段的性质。
2、缓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缓刑主要适用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含拘役)的犯罪分子,这是缓刑适用的基本条件。
1.应该注意的是,在数罪并罚时,假如决定实行的有期徒刑刑期超越3年,但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情节,应适用附加吸收原则,即缓刑不再实行。
2.对于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累犯与犯罪集团的最重要分子,是不适用缓刑的。死刑缓期两年实行一般称为“死缓”,但它并不是缓刑的范畴,需要加以区别。
3.缓刑的适用范围体现了法律对于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鼓励和宽容,但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条件,以确保刑罚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不适用缓刑的状况有什么
不适用缓刑的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累犯,即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实行完毕或者赦免将来,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3.犯罪集团的最重要分子。
找法网提醒你,这类规定旨在预防那些犯罪情节紧急、社会风险性大或者再犯可能性高的犯罪分子通过缓刑逃避应有些惩罚。